道路养护与管理专业发展史

道路养护与管理专业为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下设的一个专业,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学制3年,主要在传统交通类专业特色突出院校开设,如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道路养护与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公路与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企业培养从事:公路的施工、养护、管理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公路行业的施工、勘测、设计、监理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土建、铁路、城建等工程的测绘、材料试验等技术工作岗位。

从当今新时代发展需求和安全保障角度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机动化社会的快速到来,交通运输安全风险持续加大,对公路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重要领域。发展绿色养护,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一项紧迫、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十三五”期间,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必须立足于新时代的要求,适应新变化,满足新需求,不断提高路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好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河北省道桥养护人才培养和相关专业发展也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到21世纪初这样一段近70年的漫长时光。

一、专业群发展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河北公路亟待抢修恢复通车,而当时全省公路交通系统,仅有公路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平均每百公里公路拥有公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0.5人,与面临的任务极不适应。为尽快培育公路专业技术人员以适应工作需要,河北省交通局根据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要求,于1949年12月创办了土木工程训练班,培养初级公路技术人员。

其后,在工程技术训练班的基础上,办起了河北省交通厅干部学校,之后又与水利厅等单位合作组建了河北水利土木学校,并自办了河北石家庄交通学院等院校,培育了大量各类、各级技术、业务人才。

由初期培养公路初级技术、业务人才与短期轮训在职人员,到组建较为完备的正规院校,逐步打大了培育公路交通建设人才的实力。至1962年末,共毕业各类会议(从训练班到大专)学生1182名(其中大专毕业生205名),轮训各类、各级干部1562人。这种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处级到高级人才的培育方法,不仅适应了河北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并为其后日益发展的公路交通建设事业奠奠定了人才培育的基础。

1.交通厅干部训练班中的专业群雏形

河北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简称干训班),是在省交通局在1949年12月举办的河北省交通局土木工程技术训练班的基础上组建的。1951年7月正式成立。干训班成立之初,招收了公路工程、养护、运输业务、会计统计、航运业务、劳动工资、文化理论等队(班),学期为1~2年。

其教学课程为:

公路工程队:公路工程、公路建筑工程、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应用力学、公路拗测规程、测量学、木桥设计、工程制图、数学、政治课等。

养路队:公路工程常识、养护工程、桥涵常识、计划管理、公路绿化、路况查制图、数学、政治常识等。

其它培训队(班),根据专业性质,学习有关相应课文化、理论等。
    1956年,干训班改为交通厅干部学校,学员组织以队(班)为单位,在级任教师领导下,设3个小组长分担学习、生活及政治思想领导工作。1958年根据形势的发展与交通工作的需要,在干部学校的基础上,演变为河北省保定机械学院。1959年4月河北省保定汽车机械学校并入河北石家庄交通学院。

1959年1月31日前,举办轮训和培育共毕业学员的人数中公程队共5班,毕业人数105人;养路队共5班,毕业人数475人。

2.河北水利土木学校中的专业群

1952年8月,根据政务院《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精神,为了大量地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河北省建工、水利与交通厅在天津合办了河北水利士木学校,设有建筑工程、水利及公路桥梁三个专业,学制三年。

1952年至1956年,公路桥梁专业共办过两期。1952年招收94人,1953年招收57人,学生多数为初中毕业生。

共设置23门课程,其中普通课7门,基础课4门,专业课12门。普通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基础课:电工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专业课:土力学地基基础学、钢筋混凝土学、水利学、制图、测量学、工程地质、公路设计、工程材料、筑路机械、桥梁、施工组织设计、预算报表。

为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根据河北省交通厅统一安排,配合公路施工任务,两期学生均参加了毕业实习,为毕业后担任公路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955年毕业两班共95人,1956年毕业一班共50人,总计144人。这两届毕业生,绝大多数分配到河北省交通厅各直属单位和各专署交通系统工作。

由于交通部石家庄公路工程学校,于1956年9月开学,设有道路与桥梁专业,河北水利士木学校公路桥梁专业相应停办。

3.河北石家庄交通学院中的专业群

交通部决定于1955年下半年投资筹建部属重点中等技术专科的石家庄公路工程学校,主要培养公路汽车中等技术人才。

1958年9月,随着“大跃进”形势的发展,交通部石家庄公路工程学校下放到河北省,同时开格为河北石家庄交通学院,经过合并调整全校共设道桥系专业18个班,有学生718人。

1959年4月将保定汽车机械学校并入河北石家庄交通学院,经过调整后,将石家庄交通学院改为河北省交通专科学校。道桥专业中专72人,大专5年一贯制120人。

1960年7月22日,河北省石家庄交通专科学校又升格为河北石家庄交通学院,招收高中生毕业生,举办4年本科。本年度,道桥系有大专及本科班14个,学生495人;中专班6个,学生237人。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培养公路与桥梁和汽车机械专业的中等技术人才。在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按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公路路线、桥涵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实习劳动,树立其正确的劳动观点,巩固其专业知识。

学校专业重点是公路与桥梁,其培养目标是:大学本科毕业后,能担任道路网规划、公路的选线测量、工程地质的钻探和研究,能独立进行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等结构设计,领导进行公路和城市道路路基、路面及桥涵、隧道构造物的施工等。中专毕业后,能担任公路选线与测量,一般的路基、路面、中小型桥梁的设计,在工程师指导下,能进行大型桥梁的设计,能领导公路路基、路面和中小型桥酒的施工,能协助工程师进行大桥、隧道及城市道路的施工。

学校开设专业群有以下课程:1、普通课,政治、语文、体育、数学、物理、化学、外语2基础技术课,制图、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电工学;3、专业课 测量、工程地质、土学与土力学、筑路材料、水力与水文、道路勘测与设计、道路建筑与养护、桥梁设计与建筑、工程管理、地基与基础、筑路机械。

河北石家庄交通学院截至1962年止,共培育毕业学生484人。其中,1956年秋招收的中专道路专业的5个班,于1960年8月全部毕业共197人。另有道桥大专班9人提前毕业,该届毕业生共计206人。1961年8月,道桥专业中专2个班,毕业85人,道桥专业大专3个班,毕业109人,该年毕业生共计194人。1962年8月,汽车机械专业中专2个班,毕业84人。

这些毕业生被分配在河北省交通厅及其直属单位和各专县交通系统工作,成为交通建设事业中的骨干力量,为交通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专业群发展曲折期

1964-1978年是人才培育曲折发展的时期,省属河北交通学习这一主要育才基地,经历了 “ 文 革”的种种破坏,一个刚刚恢复的4年制中等专业学校被打乱。

几经沧桑,至1978年才恢复到“文革”前水平。与此同时,省交通厅在各地区举办半工半读培养公路工程、汽车技术初级人员的技工学校也相继被迫停办。

起伏中的河北交通学校的专业群恢复成立的河北交通学校,系省属中等专业学校,归河北省交通厅领导,招收初中毕业生。设道路桥梁(以下简称道桥)及汽修2个专业,学制4年。学校恢复不久,遭遇“文化大革命”。1967年10月,学校恢复教学,没能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而是过多地去实习劳动。

道桥专业到沧州桥工地实习,到井陉煤矿下井劳动。1969年底,道桥、汽修两个班毕业,进行了分配。

1971年2月,学校恢复招生,此时入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设立了道桥、汽修、汽车配件与制造专业。到1977年,学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明确招生工作要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开始设置道桥、汽修两个专业,到1978年在校学生达到10个班,440人。至此,教学逐步走上正轨。

1.主要专业课程设置

1965年学校恢复后,按照专业学习要求,设置的各专业课比较全面,注意安排了普通文化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实践,效果良好。十年动乱中各专业的课程均被大砍大删,由过去1个专业平均18门左右,剩下平均9门左右。一些必要的基础课被砍掉,课程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课程之间失去必要的有机联系。加上学员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个别的连这些课程也难以理解。到1976年“文革”结束,实行教育制度改革,才得以逐步增加课程。其后,对教学课程作了调整和增补,逐步恢复到1966年初的水平。从道桥专业在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十年动乱对学校教育的破坏。

1965年道桥专业的课程设置为,普通课为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基础课: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准、水力学、土力学、土质与地质、道路材料。专业课:桥梁工程,道路工程,筑路机械,共19门。

“文革”期间道桥专业的课程设置为,普通课,政治、军体。基础课:数学,力学、制图、测量。专业课:筑路材料、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共9门。

1978 年道桥专业(学制3年)的课程设置为,普通课,政治、体育、数学、外语,基础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测量学、建筑材料、地质图纸、筑路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桥涵水力水文、电子计算机应用。专业课:施工机电、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公路拗测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共20 门。

2.教学活动

1965年1996年初学校刚恢复时,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实物讲解的直观教学和实验来加深理解。每学期还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实习,一般实践数学时间占教学总时间的20%左右,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社会效果看,安排比较合理,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文革”中的教学活动,随着活动的发展屡次变动,理论学习被大大削弱,学生的社会活动过多,时间过长。,1977年,重新实行招生考试办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经过拨乱反正,学校教学工作逐渐正规化,安排了全年教学大纲,教学按年度计划进行,不再随意变动,数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习、学工、学农的课程统筹兼顾,时间比例适当,理论教学的时间保证占到教学总时间的80%左右。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动乱,虽影响了人才培育的正常发展,但是1965年~1978年,河北交通学校还是培养出交通系统各专业人才。道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全省的道路、桥梁工地上,进行勘测设计、施工,有的担任了交通部门的各级领导职务。

三、专业群快速发展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交通行业急需大量各类科技人才,但河北公路交通职工队伍文化和技术业务素质,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为此,省交通厅从八十年代开始,多次出专款办校,使人才培育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1. 增设的大专函授班中的道桥专业
    西安公路学院河北省交通厅函授站招生对象为全省交通系统原道桥专业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经全国成人统考后,录取了第一批学员。设在职学习的本科公路与桥梁专业,学制5年半。1984年9月开学,集中面授时由西安公路学院聘任教师讲解,平时面授由交校聘任讲师讲解。教学所需仪器设备由交校试验室提供。本科设置的课程主要有理论力学、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24门。1990年改为专科,设置的课程主要有路线勘测设计、桥涵工程等20门。学员学习期满,到西安公路学院参加毕业考试,考试及格后,由该校发给毕业证书。

2.培训职工的中专班

1985年开设电视中专河北分校,有道路与桥梁工程、汽车运用与修理、交通运输管理等6个专业。

    1984年开设省交校中专函授站,设立交通监理、汽车运用与管理等3个专业。

3.全面发展的河北省交通学校中的道桥专业

1979年,学校招生对象改为高中毕业生,学校制订了新的学制、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在全国改革大潮中,交校为适应新形势和培育出合格人才,除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推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外,逐步对教学实施改革。从1981年暑假开始,学校坚持对新生入学首先军训1至2周。同时,学校开始试行标准化考试,,后改为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后又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纳人规范化管理,把德、智、体、开展新教师试讲课制度,开展评教评学活动。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该专业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公路及桥梁勘测设计、施工与管理、试验检测、养护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核心能力:道路与桥梁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

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道路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基础、水力与水文、公路建筑材料、工程地质、道路工程、桥涵工程、道桥工程计量与计价、道桥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道路建筑材料、公路勘测技术、公路养护与管理、道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种操作训练、课程设计、工程实践、岗位实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面向:毕业生面向公路交通建设、市政工程建设以及铁道工程建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试验检测、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养护与管理等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如公路交通勘测设计单位、路桥施工企业、市政工程公司、监理企业、各市县交通局、公路局等。